投资收益属于营业收入吗,投资收益属于营业利润吗?
任何一家企业在业务经营中都可能会参与到投资活动中,通过持有股票、债券、房地产等各类资产来增加收益。然而,投资活动所获得的收益归属到企业的哪个会计科目中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议和疑惑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围绕投资收益的分类及其归属问题展开探讨。
一、投资收益的分类
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投资收益主要分为营业外收入和非经常性损益,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投资收益在会计处理上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生产销售及其他经营活动之外,从非正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收入。按照规定,营业外收入应计入当期利润表所列收入总额内,但不计入营业收入总额内。
具体来说,一般将下列收入归属于营业外收入:
1、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所取得的收益;
2、投资收益,包括分红收益、股价波动产生的差价收益和权益减值准备转回的收益等;
3、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收益;
4、代价实质由政府补贴的收入;
5、罚款收入;
6、其他非正常经营收入。
(二)非经常性损益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企业与其日常经营无关或者因经营活动发生的罕见或突发事件所导致的损失或收益,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企业合并、重组产生的损益;
2、资产重组、盘整、处置等非常规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益与损失;
3、自然灾害、战争等突发事件所导致的损失或补偿;
4、调整早期会计核算所导致的收益或损失,如会计政策更改、错报、遗漏等。
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非经常性损益应在当期利润表中单独列示,不与营业利润汇总,并应在利润表加以说明、分析。
二、投资收益的会计处理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投资收益的会计处理应根据其来源和种类而定。一般而言,根据投资收益来源的不同,其会计处理方式也有所区别。
(一)上市证券投资收益的会计处理
当企业购买上市证券并产生相应收益时,会计处理如下:
1、股息收入
股息收入在收到时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中,不计入营业收入总额,同时也不影响营业利润的计算。如果股息具有可抵税性则其抵扣税额也应记入当期税收支出。
2、股价波动收益(或损失)
上市证券市场的波动会导致企业持有的股票价值发生变化,企业将会为此产生相应的股价波动收益或损失。由于这种收益或损失并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性交易活动,因此不被视为营业收入,但它会影响企业的净利润和市值。企业应将股价波动的收益或损失计入当期利润表的非经常性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内,视情况而定。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收益的会计处理
当企业持有债券、理财产品等金融资产至到期而获得相应的收益时,会计处理如下:
1、利息收入
利息收入应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中,不计入营业收入总额,但会影响营业利润的计算。如果利息具有可抵税性则其抵扣税额也应记入当期税收支出。
2、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
当持有至到期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化时,企业会因此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允价值变动发生强制调整时,应将其计入当期利润表的非经常性损益中;而对于公允价值变动发生非强制性调整的情况,则应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其他综合收益中。
三、总体来看,投资收益既属于营业收入,也属于营业利润
综上所述,投资收益的归属应根据其来源和种类而定,它可能既属于营业外收入,也可能属于非经常性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因此,不能将投资收益简单地归类为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投资收益所对应的会计处理同样会影响企业的净利润和股价,从而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市场表现。
总之,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时应明确其投资收益的来源和种类,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将其分类处理,并注意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细致的跟踪和分析,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