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法律分析:城乡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1、在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急)诊医疗费用。
2、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用。
3、急诊留观并转入住院治疗前7日内的医疗费用。
4、符合城乡居民门诊特殊病种规定的医疗费用。
5、建立家庭病床发生的费用。
6、学生因意外伤害发生的医疗费用及伤残、死亡补助。
7、正常生产或者孕28周以上终止妊娠的生育医疗费用。
法律依据:《2021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报销范围》
一、学生、儿童(18万元以下)
1、三级医院报销比例为55%;
2、二级医院报销比例为60%;
3、一级医院报销比例为65%。
二、70周岁以上老年人(10万元以下)
1、三级医院报销比例为50%;
2、二级医院报销比例为60%;
3、一级医院报销比例为65%。
三、其他城镇居民(10万元以下)
1、三级医院报销比例为50%;
2、二级医院报销比例为55%;
3、一级医院报销比例为60%。
基本药物医保报销比例
1、一级医院报销
一级医院基本药物报销比例为20%;
未实施基本药物报销比例为40%
2、二级医院报销
基本药物按42%报销。
3、三级医院报销
基本药物按55%报销。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根据相关的规定,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主要包括三大类:用药范围、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
一、用药范围
是指国务院、省、地市等各级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内城镇居民就医用药可报销范围以及药品收费标准,超过相关范围或收费标准的用药不予报销。
二、诊疗项目
是指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医疗服务时,临床诊疗、检查等由物价部门制定收费标准的报销范围。
三、医疗服务设施标准
是指参保人员接受住院服务,使用必要的医疗服务设施和环境,并为此支付相应的医疗服务费用,对于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设施标准的予以报销。
对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具体规定,由于各地的具体规定不一致,参保人员在报销医疗费用时,应事先向相关部门了解,确定当地的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不予报销的部分
有的时候,可能大众认知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医保不一定给予报销,这是因为医保是对符合报销条件的参保人员提供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保障。
这些不予报销的范围通常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门诊、急诊、留院观察、家庭病床产生的医疗费用;
第二,从急诊留院观察并转入住院治疗一周后的医疗费用;
第三,属于工伤、生育等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
第四,由第三人或者个人应当负担的医疗责任;
第五,在境外就医负担的医疗费用及其他不予报销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