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知识

中国力量股票怎么样

2023-08-29 18:02:30

中国力量股票怎么样

尽管目前市场预期很悲观,但2009年股市趋势其实非常清晰:一是在经历了70%的跌幅之后,在只能单边做多的机制下,2009年股市只有上涨一条路,这是刺激内需经济战略的需要,也是“稳步发展资本市场”新纲领的需要;二是2009年行情要么以政策驱动,要么以资金驱动,不会靠业绩驱动。从目前看,2009年股市的政策氛围是“阳光灿烂”的,资金流动性也是相对充沛的,只是涨多涨少的问题而已。

决定股市涨跌的第一要素是市场流动性。市场流动性一取决于货币政策;二取决于利率与汇率;三取决于资产价值;四取决于投资信心。细心的投资者应能发现,尽管对经济与公司盈利增长的预期很悲观,但从10月份开始,当不少股票跌破重置价值的时候,当货币政策由紧转松“大拐弯”并进入降息轨道的时候,市场流动性与买卖关系悄然出现变化。数据显示,从10月中旬开始,A股开户数与市场换手率指标均处于明显上升过程中,与此同时,空仓账户数量与半年以上没有交易记录的“睡眠账户”数量也在持续增加,换手率指标与空仓比例指标出现相背离的现象明确显示新增力量在不断进场。这在中国太保、金风科技巨量“兜底”小非的行情中已经有所体现。

新增力量来自何方?个体投资者早已“谈股色变”,交易趋于活跃的大小非只是市场存量,基金等机构账户变化不大,私募基金大多处于“泥菩萨过江”时期,因此不难判断,正在不断进场的新增力量大多来自景气收缩时期实体经济中外溢的产业资本以及货币政策“大拐弯”之后释放的金融资本。人们原以为在目前实体经济萎缩时期,银行会惜售,企业会慎贷,但金融数据显示,11月份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29.57万亿元,仅次于今年1月份的水平。贷款在大投放,但经济与企业的景气度在猛跌,只有股市换手率在明显上升,个中蹊跷不言自明。

总之,2009年市场流动性足够充沛,2009年行情将由流动性来推动。既然行情是可预期的,而行情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超预期,目前不看好的理由越多,未来超预期的概率就越大,到明年这个时候,投资者的心情或许会与现在截然不同。一、市值结构将大型化

工商银行上市后,A股总市值突破6万亿,市值规模进入全球前15名。如果算上在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地上市的大陆上市公司,中国大陆股票资产规模已经超过11万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投资者不得不关注的重要股票资产。

可以预见,A股市场在未来的3-5年将继续经历快速发展,市值规模还将急速膨胀,一个在全球资本市场发挥越来越大作用的资本市场正在逐步形成。事实上,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板块在股票市场上占据越来越大的权重,就是大型市场的重要标志(环顾全球,大型市场上银行股市值都是第一)。A股向着大市场的方向逐步迈进,那么未来A股的"大致模样"是什么样呢?

我们看看A股市值结构与最大规模的成熟市场-美国市值结构的异同。按照GICS分类标准,我们对A股、纽约市场、香港上市大陆资产(包括H股、红筹等)的上市公司进行了比较。其结论初步总结如下:

1、目前A股市场上的银行股比重基本稳定,中行和工行上市给银行股比重带来的巨大影响已经体现。即使考虑未来不断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整体银行股在A股市场中的地位基本稳定下来,银行股在资产配置中比例逐步达到稳定状态。

2、未来1-2年,H股和红筹将快速"海归",能源、通讯在A股市场上的比重将快速提高,逐步接近美国市场上这两类板块的市值比重。能源、通讯在资产配置中比例快速上升。

3、在中国经济转型(从投资导向转向消费拉动)和A股市场大发展的背景下,我们估计资本品、耐用消费、汽车及配件、食品饮料、原材料、交通运输、公用事业、一般商业贸易市值比重将稳定,甚至因为其他行业比重提高而相对下降。

4、随着金融市场深化,以投资银行为代表的多类型金融、保险股将不断登陆A股,其市值比重在未来3-5年将有惊人的上升。在券商上市还停留在"借壳"传言的时候,长线的大型机构投资者要坚定地看到投资银行上市的前景。资本市场从来都欢迎与他们本身密切相关的投资品种。

5、在消费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的经济中,整体社会的"娱乐化"、"信息化"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我们估计,未来A股市场上将出现越来越多的媒体、IT类股票。事实上,我们已经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关注到如此多的网络、传媒,只要A股最终反映中国实体经济,这些媒体、IT最终都将体现在股票市场上。

A股市场的市值结构变动,一方面,依仗IPO大规模推进;另一方面,依仗现有公司重组。可以大胆设想,如果市值结构变化一半来自IPO,那么另一半就需要重组来完成,而重组上市的资产又是将在A股市场中占据重要比重的行业,重组的诱惑力可见一斑。全流通时代下A股市场的重组大戏,才刚刚开始!

二、估值重心将逐渐向大盘蓝筹倾斜

在比较了三地的市值结构之后,再来观察他们的估值结构。尽管存在流动性、投资者偏好和行业代表性等的差异,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在成熟市场对各行业的估值中找到一些共性的东西。

我们发现,A股市场明显存在大市值板块估值低,小市值板块估值高的"倒挂"现象,而美国和香港市场的大、小市值板块基本上享受同样的估值,一些大市值的行业甚至存在对小市值行业的溢价。这是由不同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和偏好决定的。A股市场的资金更加注重追逐成长性和超额收益,小市值行业容易呈现很好的成长性,其价格波动幅度也比较大,正可以为他们带来超额收益;而大市值行业一般业绩稳定,很难出现大的波动,所以不得青睐。

我们认为,随着国内机构投资者、保险和QDII、QFII力量逐渐增大,A股市场大市值板块和小市值板块的估值倾向于一致,出于获得中国股票资产平均收益率目的的长期资金,成本最低的操作策略是,配置大市值股票和行业龙头,那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经济成长的大市值股票。随着可以进行全球资产配置的A股投资者力量的增强,大盘蓝筹公司的估值有望得到提升。2005-2007年,中国股票市场暴涨暴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暴涨原因:

1、2005年中央与证监会联合出台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为股市的上涨腾出大幅空间,为暴涨提供了前提条件。

2、2008年的奥运会为人民提供了信息保障,减少了流动性风险。

3、由于有进入股市的前提条件,也有退出的保障,券商,老基金,保险基金第一波涌入股市,推动了股市第一步上涨。

4、人民币升值,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可获得巨大的人民币升值的利益,大量外资涌入房市和当时只有1000点左右的股市,等待人民币升值。

5、QFII持有大量国内有价证券资产,大量境外资本涌入中国推动了股市的上涨。

6、国内基金规模的扩大,大量新基金发行,基金发行募集到的资金大量投资于股市

7、民间储蓄力量也涌入股市,推动了股市的上升。

暴跌原因:

1、 经济价值规律的作用,暴涨后股票价格严重高于股票实际价值,股市下跌是价值规律

2、 股指期货的推出,重大利空消息,因为股指期货是个看空机制

3、 2007年4月起开始显现通胀压力,不断调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利率和存贷款利率,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打压股市势头过猛上涨

4、 大小非解禁,紧随其后IPO解禁开始流通,再加上新股大量发行,使市场上股票严重供大于求,扩容压力之大对股市来说难以承受

5、 5.30事件后,外资纷纷撤资,转入房市或退出中国金融市场

6、 台湾大选,外联公投等政治因素的影响

7、 受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影响和拖累,造成持续下跌

扩展资料

证券市场发展的道路不完全一样,但一般都要经历5个阶段。

休眠阶段:

此阶段了解证券市场的人并不多,股票公开上市的公司也少,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投资者发现,即便不算潜在的资本增值,获得的股利都超过其它投资形式得到的收益,于是他们就买进股票,但开始还是小心谨慎。

操纵阶段:

一些证券经纪商和交易商发现,由于股票不多,流动性有限,只要买进一小部分股票就能哄抬价格。只要价格持续高涨,就会吸引其他人购买,这时操纵者抛售股票就能获取暴利。因此,他们开始哄压市价,操纵市场,获取暴利。

投资阶段:

有些人通过买卖股票得到了大量的资本增值,不管已经实现了的或还只是帐面上的,这些暴利的示范作用都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投机行列,投机阶段就开始了,股价大大超过实际的价值,交易量扶摇直上。新发行的股票往往被超额急购,吸引了许多公司都来发行股票,原来惜售的持股者也出售股票以获利,于是扩大了上市股票的供应。

崩溃阶段:

到一定时机,用来投机的资金来源会枯竭,认购新发的股票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头脑静下来,开始认识到股票的价格被抬得太高了,与本来的价值脱节得太厉害。这时只要外界一有风吹草动,股价就会动摇,然后价格开始下降。

成熟阶段:

在股市下跌之后,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使公众对股票市场重新恢复信心。这个时间的长短视价格跌落的幅度,购买新股票的刺激,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等因素而定。跌市使有这些人亏了大本。他们只留着作长期投资,寄望于将来价格的回升,机构投资者的队伍也扩大了。

这样成熟阶段就开始了这里股票供应增加,流动性更大,投资者更有经验,交易量更稳定,虽然股价还是会波动,但不像以前那样激烈了,而是随着经济和企业的发展上下波动。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丰日财经2023最新版

提醒: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章内容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作删除处理。
标签 中国   力量   股票